每年春暖花开,不少养蜂人就带着蜂箱四处漂泊,蜜蜂嗅着花香,忙碌于花丛中,采粉、酿蜜。这也是蜂农们**忙碌的时候。直到9月,蜂农们又像候鸟一样带着收获的甜蜜返回家乡。
然而,现在的蜂蜜市场却并不那么“甜蜜”。让养蜂专家担忧的是,随着加工技术不断更新,让蜂蜜“真假难辨”,市场上“指标蜜”大行其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所谓“指标蜜”,就是按国家标准生产的“假蜂蜜”。蜂蜜收购商毛万雄表示,“指标蜜”是用20%的蜂蜜加80%的糖浆勾兑成的。
“受‘假蜂蜜’的冲击,不少真蜂蜜滞销,造成蜂企难扩大规模、蜂蜜难成品牌的困境。
大部分蜂蜜价格在30元至40元/公斤,少数蜂蜜价格低至25元/公斤;也有200多元/公斤的。虽然标 价不同,但产品均宣称“不添加麦芽糖、不添加其他物质、**绿色产品”,配料均为“天然纯蜂蜜”。毛万雄认为,这些绝大多数是“指标蜜”,成本仅为10 元至12元/公斤。
“‘指标蜜’充斥超市和专卖店,还有一些不法厂商玩文字游戏,把果葡糖浆当蜂蜜蒙骗消费者。”用“乱到极点”一词来形容。
“国内市场销售的蜂蜜有三分之二是用糖浆与蜂蜜勾兑而成的‘假蜂蜜’。”有关人士介绍,我国年产蜂蜜44.8万吨,出口11万吨,内销 33.8万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指标蜜”有100万吨。根据业内公认的估计数据,市场上纯假蜂蜜为30%左右,掺有其他物质的蜂蜜为40%左右,普通真 蜂蜜为20%,好品质蜂蜜为10%左右。也就是说,“掺假蜜”产品约占市场七成份额。
养蜂不占耕地,不用粮食,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传统的速效产业。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果树、牧草、蔬菜、中药材、材木授粉,可以大幅度提高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养蜂业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效、优质、低耗农业综合技术措施之一。
现代化养蜂的标志是根据养蜂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用先进的工业机械配套装备养蜂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密集型武装养蜂业,实现科学养蜂;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管理养蜂业,大力发展专业化养蜂,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实行农、林、草、蜂相结合,综合发展,积极推广蜜蜂授粉,提高养蜂商品经济水平,推进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大幅度地提高各种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满足出口和国内的消费需要,增加蜂农的经济收入。